日期:2022/06/14 22:53作者:佚名人气:
人民网灵璧12月20日电(叶传增)安徽财经大学,一座“象牙塔”,培养出大批杰出的财经类人才,坐落在蚌埠市美丽、静谧的龙子湖畔。
圩疃村,一个贫困村,偏远、落后、闭塞,地处皖北平原宿州市灵璧县尹集镇境内,距离县城还有30多公里的路程。
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坐标,于去年4月“联姻”。当“象牙塔”遇见贫困村,村子里每天都有着细微的变化,高校的老师们也在一个新环境中历练着、成长着、收获着……
“越是环境恶劣,越想让这里发生改变”
去年4月,经安徽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派,安徽财经大学与圩疃村结成对子,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龙建、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行政秘书舒立、保卫处治安科副科长苏继余组成扶贫工作队,于同年4月28日进驻圩疃村,王龙建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舒立任副队长,苏继余为扶贫专干。
“刚到村里时,很多方面都不适应。”王龙建直言不讳说,在学校,工作在校园,每天教书育人,生活有规律;到村里,吃住在村部,每天与村民打交道,人生地不熟,“虽然来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条件还是出乎意料。”
圩疃村村部二楼最西侧的一间房子,既是王龙建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厨房、卧室。房间不大,却要一房多用,锅碗瓢勺堆放在屋子的一个角落,卧室和办公室则用一个帘子隔开,环境十分简陋。
起初,为了省事,三人搭伙同吃一锅饭,轮流做饭。王龙建是山东人,舒立是陕西人,苏继余是安徽人,饮食文化大相径庭,一段时间下来,索性各自“另起炉灶”。安财大与圩疃村虽相距仅有百余公里之遥,驱车却需要两个半小时,工作忙起来,一个月也不能回家一次。
“来到这里,就是这里的一份子!”虽然条件艰苦,但三人角色转换很快,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越是环境恶劣,越想让这里发生改变!”
“工作队就是俺们家的‘大救星’”
摆脱贫困,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村民李结,是一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儿子上高三、女儿读初三,家庭因残、因学致贫。妻子华红梅曾一度对生活无望,有过离婚的念头。
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帮扶。“我们发现华红梅有打烧饼的手艺,这一带没有经营早点生意的,就鼓励她开一个早点铺。”王龙建说。
李结华红梅夫妇二人一合计,认为这是一个门路,可场地选在哪,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技术去哪里学,又让全家人犯了愁。
“镇上定期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其中就有早点这一项目,我们及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华红梅,并给她报了名。”王龙建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村里进行危房改造,华红梅一家分到两万元的危房改造费,临201省道建造了安全住房,这样一来,启动资金有了、场地也有了。
经过筹备,去年9月,华红梅的早点铺热闹的开张了,烧饼、包子、油茶、豆浆、茶叶蛋……品类繁多,门庭若市。一个月下来,纯收入竟有6000多元,让一家人喜出望外,看到了希望。
“工作队就是俺们家的‘大救星’!”华红梅感激地说,会好好经营来之不易的早点铺,早一天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在圩疃村,像华红梅这样找到生活希望、家庭收入日渐增多的贫困户不胜枚举。在扶贫工作队的悉心指导下,村里一大批贫困户先后脱贫,原有贫困户157户557人,到去年底仅有29户59人。
“今年预脱贫3户13人,届时贫困发生率将降到0.83%”,王龙建欣慰地说。
“积累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受益匪浅”
在圩疃村就业扶贫驿站,贫困户王红伟正踩着缝纫机,专心致志地加工服装。
王红伟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远在汕头打工,因为一双子女需要照顾,加上在老家没有工作机会,一直赋闲在家。
今年8月,扶贫工作队借助40万元建成了村就业扶贫驿站,承包出去经营,为苏南一带企业进行服装代加工。房租归村集体收入,同时要求承包人优先***录本村贫困户,解决了十几人贫困户的家门口就业。
“上个月领了3000多块钱,离家近,还不耽误给儿子闺女做饭”,对于这份工作,王红伟十分满足。
不仅建起村就业扶贫驿站,安财大还投资10万元建设了村文化广场;利用国家拨付的扶贫资金,建起财大农业专业合作社,让3个村庄的275名贫困户成为股东;帮助21户76名贫困户申请虹兴中药材种植项目,不仅能让每户享受到1180元的入股资金补贴,每年还按10%保底分红……
去年一年,圩疃村集体收入突破8万元,同时顺利实现“村出列”。今年集体收入再度攀升,达到13.35万元。
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里还铺上水泥路,装上了路灯,建起了卫生室、文娱室、图书室。工作队还充分利用“象牙塔”优势,从学校请来志愿者为村里绘制文化墙,给孩子们上励志课……一个崭新的圩疃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给俺们村带来了新气象、新思路、新方法,让村经济有了造血功能,让贫困户有了脱贫动力,真心实意的感谢、感激他们!”圩疃村书记李纯财说。
王龙建认为,“通过驻村帮扶,积累了大量基层工作经验,让自己考虑问题变得细致,更加有利于今后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受益匪浅!”他更有信心,在任期内带领圩疃村的乡亲们打一场翻身仗,让这个皖北小村“脱胎换骨”,迎来一个华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