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23:33作者:佚名人气:
公文主旨的构成及基本功用
岳海翔
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唐朝著名诗人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答庄充书》)。“意”即为主旨。清人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可见主旨之重要。正确运用主旨,能够做到“言之有理”。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的主旨需要由作者直陈文中,做到明白显露,这就是公文写作上通常讲的“显旨”。公文的主旨,即写作主体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贯穿于全文的基本观点,它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原委、背景、依据与行文目的三个要素。中心思想是主旨的核心,原委、背景、依据是主旨确定的前提,行文的目的则反映了公文主旨的期望成分。主旨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公文要表现什么思想,说明什么问题,提出什么见解,做出什么结论,集中体现在主旨上。主旨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有力,是公文写作成败的基本标志。主旨一旦确定,全篇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紧紧围绕主旨进行,受主旨的支配和制约。因此,选准、选好主旨是写好公文的关键。
公文的主旨与一般文章的主题具有较大区别。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不是宣传材料,不是理论文章,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即工具性。撰写一篇公文,首先考虑的是对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有没有用处,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能不能达到目的。如果公务活动实际不需要,行文目的不明确或者把握不准,那就没有必要制发公文。
就通常而论,主旨在公文中具体表现为“做什么”的内容。任何一篇公文,无论长短,都能概括出作者的某种基本意图或目的。哪怕只有一句话的公文也必须有主旨。至于内容复杂且又篇幅较长的公文,就更要有主旨,否则就不能承担开展公务活动重要工具的重任,因而也就不成其为文章了。
公文主旨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决定着公文的材料选择。写好公文必须占有真实、全面的材料,但并非所有占有的材料都能写进公文。哪些材料能写进公文,完全是由表达主旨的需要而定。不能很好表达主旨的材料,即便再好也要坚决舍弃。
二是显示着公文的结构安排。结构是公文的外部表现模式,有其特有的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的摆布规律。然而公文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层次、段落如何安排,过渡、照应怎样设置,都必须依据有利于主旨表达需要而定。
三是控制着公文的表达方式。在公文写作中,应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或应该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这仍然由公文的主旨而定。如果主旨是汇报事项和反映情况,其表达方式应以叙事为主,说明为辅;如果主旨是阐明道理、分析错误产生的危害,其表达方式就应以议论为主;如果公文的主旨是部署或指导工作,其表达方式则应以说明为主。
四是限定着公文的语言色彩。公文写作中要求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约、得体、流畅。但公文语言这一共性不应该使公文成为“千人一面”,而应依据公文主旨和文种特征在表现风格上各有千秋。如公文主旨是表彰先进单位或奖励先进个人,其语言就应是热情、热烈和富有感召力、震撼力;如果主旨是惩戒有关单位及人员,或撤销下级机关错误的决定事项,其语言就应是严肃、严厉和富有权威性、威慑力。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由于本文系采用WORD文档上传,因此可能出现排版方面的变动,敬请留意并见谅。